《当代贵州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号|一校播火种 共赴新时代
80多年前,浙江大学师生辗转数千公里西迁至贵州遵义,播下了现代科学与文化的火种;80多年后,浙江大学等12所省外高水平大学“组团式”帮扶贵州,为破解贵州高等教育发展难题提供了助力,续写了东西部教育协作的崭新篇章。
80多年前,浙江大学师生辗转数千公里西迁至贵州遵义,播下了现代科学与文化的火种;80多年后,浙江大学等12所省外高水平大学“组团式”帮扶贵州,为破解贵州高等教育发展难题提供了助力,续写了东西部教育协作的崭新篇章。
抗日战争期间,国际援华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二十四道拐运 往抗战前线;旧州机场是贵州境内对日作战的机场,美国飞虎队战 机频频在该机场起降作战;国际援华医疗队和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 队扎根贵阳图云关,几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军医奔走在抗战后方与 前线,不少国际卫生战士
筑光音乐会原名“筑光音乐研究会”(以下简称筑光),是一些音乐爱好者于1937年4月创建的公开音乐团体。筑光吸引了不少音乐爱好者,会员包括学生、教师、工人和普通市民。全民族抗战爆发后,中国共产党决定将这个合法的音乐团体,改造成受党影响的抗日救亡文艺团体,运用富有
这片土地上,军事抗争、后方保障、工业支援、交通动脉、文脉守护与教育坚守交织,共同筑起抵御外敌的坚实脊梁,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